日前实盘配资网,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平台“萝卜快跑”正被推至舆论的中心,网络上也出现了“网约车司机或将集体下岗”的观点。
“社会焦虑的根源在于其他工作尚未交给人工智能,如经济分配、精神抚慰等。当人们足够信任并把这些工作交给人工智能时,可以共同探讨是否每个人都能从人工智能的存在和发展中获得跨越式的好处。”在近日举行的“新智涌现,未来场景——‘数实蓉合’第六期科幻AI专场活动”上,科幻作家严曦这样解读当下大众面对自动驾驶迅速发展的焦虑。
在这场活动上,还有不少来自出版界、学术界、科幻创作界的嘉宾一起探讨了关于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焦虑、AI能否代替情感陪伴等热点话题。
化解焦虑:强化创新思维、提升学习能力
去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令文字工作者感到焦虑;今年年初,Sora的横空出世令影视创作者、广告创作者等感到焦虑;日前,“萝卜快跑”的大规模试点又令网约车司机感到焦虑。
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应用正在席卷千行百业,这不仅使人联想到,科幻小说或是科幻电影有时会构建一个以机器人为主宰的世界,未来这是否真的会变为现实?
在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教授、研究员杨庆峰看来,未来将是一个人机共存的社会。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田江同样认可这一观点。他以人工智能对科幻创作的影响为例:一方面AI可以帮助作家做一些信息的提取、梳理工作,另一方面真正创新的作品、好的作品还是需要人来完成。
实际上,人机共存的未来设想也从侧面回应当下社会大众的焦虑。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机器无法完全取代人,真正创造性的工作还是需要人来完成。眼下,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作为普通大众而言,在对新技术保持积极心态的同时又该做好哪些准备?
在田江看来,首先是创新思维,其次是学习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还是要丰富自己的学识。只有让自己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游刃有余地诱导AI,与其对话。”科幻作家江波也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未来走向:大模型能否替代情感陪伴?
事实上,从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来看,距离真正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更谈不上完全取代人类。业内不少观点认为,大模型的迅速发展加速了AGI时代的到来。眼下,大模型正在从文本这一单一模态朝着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模态方向发展,应用落地也进入了爆发期。
据国泰君安研报观点,在大模型的应用中,搜索和情感陪伴赛道正在迅速崛起。如果说搜索功能更多是将人工智能用作一种工具,情感陪伴赛道下的人工智能则被赋予了另一种意义。
例如,在不久前,“AI复活”成为热词,利用技术让逝者复活的视频画面,令不少人热泪盈眶,针对相关社会伦理问题的探讨也随之而来。那么未来大模型是否能够取代情感陪伴?
不能完全替代,但可以部分替代——这是在上述活动中参与讨论的一些嘉宾达成的共识。严曦认为,大模型可以在语言交流方面提供帮助,满足基础需求,尤其是陪伴孤独老人和弱势群体方面,而在更深层次精神等层面的需求,大模型仍然存在局限。
FutureLabs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胡延平同样认为,“温度”“共情”对于未来的大模型而言都不是问题,但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深层的情感需求。
科幻世界副总编拉兹则强调实盘配资网,情感陪伴的实现不仅需要科学家和伦理学家的努力,还涉及到企业在其中所可能带来的商业问题。好的情感陪伴是一件需要被定义的事,而技术是否能提供好的陪伴,最终取决于人们如何使用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配资观点